400-123-4567

138000000000

健康夜话 体检的学问B体育

2024-10-09 22:01:33

  必一运动官方网站年度体检是很多单位为员工提供的一项福利,其目的是在没有明显症状的情况下发现潜在的疾病风险,以便提前做好预防工作。举例来说,前段时间媒体报道了几位因突发心脏病而不幸离世的名人,他们几乎都是身体基本健康的中年人,此前既没有心脏病病史,又没有明显的疑似症状。很多人认为,这些人很可能没有认真体检,否则应该能提前发现一些蛛丝马迹。

  确实,绝大部分心源性猝死都“蓄谋已久”B体育。事实上,此前已有多项研究证明,包括高血压、糖尿病和高血脂在内的多个因素,都会显著增加心脏病的发病风险,凡是有以上任何一种情况的人都应该警惕。但是,绝大部分这类研究都是持续时间在5~10年的中长期研究,最终发现的这些致病因素的作用时间也都比较长,患者缺乏警惕性。再加上很多这类因素都和生活习惯密切相关,患者没有足够的动力去改变。比如,科学家们早就提醒体重超标、长期缺乏锻炼、吸烟和大量饮酒等会增加心脏病的发病风险,但很少有人真的把这些警告当回事儿。

  因此,我们需要找到几种和心脏病密切相关的身体指标,最好能通过常规体检检测出来,而且从检出到发病的时间也不太长。只有这样,才能引起足够的重视。可问题在于,一般人群的心脏病发病率是非常低的,尤其是身体健康无病史的那部分人,要想在这个群体中找到可靠的心脏病短期预警信号,难度可想而知。

  瑞典乌普萨拉大学的约翰·桑德斯特罗姆教授决定挑战一下这个难题。他坚信心脏病发病前,人体某些生理指标一定会发生变化,只要搜寻的范围足够大,就一定能找出来。于是,他和来自欧洲的几家研究机构展开合作,设法拿到了169053名身体健康且无心脏病病史的欧洲人的血液样本。采样半年之内,这批人当中一共有420人不幸发生了心肌梗死,占比为0.25%。之后,研究人员分析了这420人事先保留的血液样本,再和另外1598名在其他方面非常相似的参试者的血液样本进行对照,发现有48个蛋白质和43个代谢因子存在明显差异。

  在这91个致病因子中B体育,属脑钠肽(又称B型利钠肽)的作用最为显著B体育。科学家们正在研究它的作用机理,看能否开发出一种有效的预防性药物。

  这是有史以来第一个以半年为期限的心脏病致病因子研究。桑德斯特罗姆认为,这项研究可以帮助医生通过常规体检发现潜在的心脏病风险,并且存在风险的患者极有可能在半年内发病,这会引起患者的重视。

  桑德斯特罗姆还根据这个结果制作了一个线上诊断工具,任何人都可以借助这个工具计算出自己在未来半年内患心脏病的概率。他计划通过这个工具研究人们的行为,看看像这样的短时预测工具到底能不能让患者提高警惕。尤其是老年人,他们往往觉得自己已经没有多少年可活了,就不再重视体检。

  事实上,这些老年人的想法是有些道理的,因为年度体检不一定真的有益健康。比如,那些无家族遗传病史的健康人通过年度体检查出癌症的可能性并不高。再加上有些癌症持续时间很长,患者知道自己患癌不但对 提高生存率没有帮助,而且会增加心理负担。

  一些美国专家认为,75岁以上的女性就没必要再做乳腺癌筛查了,因为没有足够的证据表明对于这个年龄段的女性来说,乳腺癌筛查的好处要多过坏处。他们还认为76~85岁的人做肠镜是没有必要的,因为目前的证据表明这个年龄段的人从肠镜中获益的可能性非常小。

  这两个建议背后的逻辑并不复杂。对于75岁以上的人来说,即使通过体检查出了乳腺癌或者结直肠癌,患者恐怕也不会直接死于这两种癌症,而是死于其他老年病,因为这个年龄段的老年人大概率只有不到10年的寿命了。

  问题在于,这个估算是根据美国目前的人均寿命计算出来的。根据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的老年病学教授埃里克·维德拉的计算,大约有10%的75岁美国女性只能再活不到 3 年,而另有大约10%的75岁美国女性还能再活20年。如此大的差异,说明我们不能仅从年龄这个指标来估算体检的必要性,而必须把每个人的预期寿命考虑进来,因为一个人的预期寿命比此人的真实年龄更能够反映他的真实情况,也就更能帮助医生做出是否应该坚持体检的判断。

  事实上,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医疗机构将预期寿命纳入体检建议当中了。比如美国最大的医学专业协会—— 美国医师学会,在最新版的男性前列腺癌抗原筛查指南中明确指出,不建议50岁以下或者69岁以上,以及预期寿命在15年以下的男性再做前列腺癌抗原筛查,因为这样的人死于前列腺癌的可能性非常低。

  再比如,美国癌症协会在其最新版的乳腺癌筛查指南中,建议45~54岁的女性每年做一次乳腺癌筛查,55岁以上的女性可以选择每两年进行一次乳腺癌筛查。但如果一名女性的预期寿命在10年以上,那么无论她年龄多大,都应该继续进行乳腺癌筛查。

  换句线岁以上的女性应该根据自己的预期寿命来决定是否继续进行年度体检。对于一名身体健康、不吸烟、经常运动、无糖尿病或者家族遗传病史的75岁女性来说,她很可能再活20年,定期做乳腺癌筛查有很大可能帮助她增加寿命。反过来,如果她吸烟、嗜酒、不爱运动且体重过大,那么她死于心血管疾病的概率要远大于死于乳腺癌的概率,再做乳腺癌筛查的意义就不大了。

  关于预期寿命的估算,目前有很多基于大数据的网络软件可供大家参考,比如维德拉和同事于2011年开发的ePrognosis 就是其中之一。其实我们完全不必真的去计算自己还能活多久,大概也没人会相信那个冷冰冰的数字。我们只需意识到每个人的寿命都是有限的,在做出任何决定之前,都应该先预估一下自己到底还能活多久。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